企業想搭建公司內購平臺,想提高員工滿意度,降低成本,但是不小心選錯搭建第三方,結果反而更麻煩,尤其是平臺經常出BUG,積分發不出去;產品不夠好,對比電商平臺,價格虛高好多倍,結果還被員工蛐蛐公司賺差價。
想要選擇一個好的內購平臺,就要先了解一些情況再去溝通,畢竟第三方也不會主動來告知自己的缺點在哪里,我們好去判斷。
在搭建公司內購平臺之前,我們需要進行詳細的需求分析。
比如,如果企業員工人數較少,不需要復雜的內購平臺,因為過高的成本可能并不劃算。反之,員工人數越多,平臺搭建的成本相對越低,效益越高。
了解員工對商品種類、價格、品質及服務等方面的需求。同時,聊市場上已有的員工內購平臺,了解優缺點。
公司內購平臺有簡單的、復雜的,根據企業需求來選擇,比如簡單的就是發放積分,員工拿了積分兌換產品,整個流程和電商流程相差不大,能夠滿足大部分企業的需求。
還有一種復雜的,企業不僅想要簡單的兌換積分,還想要激勵員工,比如給員工發放勛章、員工之間互相認可、能夠有一些活動工具等等。
根據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平臺。
公司內購平臺核心就是商品,商品差、價格虛高,不會讓員工滿意,反而吐槽得會更過分,因為剝奪了原來他能得到的東西。
實物禮品拿到手就能估計到多少錢,積分兌換禮品,一定回去電商上差同款產品多少錢,一旦虛高,信任和滿意度就不會有了。
選擇產品我們也有不同的渠道。
1、跟品牌商對接:與知名品牌供應商合作,確保商品品質。根據員工需求進行商品分類和上架管理,確保商品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。
但是需要專人來管理,要找產品商聊,上下架,特別浪費人力成本,不太建議用這種方式。
2、第三方整合供應鏈平臺對接:直接對接第三方整合供應鏈,支付商品成本,代發和售后都能夠解決。這樣不僅可以節省企業的運營成本,還能提高供應鏈的響應速度。
這是很多企業選擇的方法之一,可以對它進行規范要求,比如我要知名品牌、不能高于電商價、我要哪些品類的產品等,只需要輸出我們的需求,其他的就看是否能夠滿足即可,節約人力成本。
但是這種相對于廠家、一級代理的產品會貴些,把所有流程全部解決,上架產品也只有API對接即可。
如果您正在找一家能夠提供優質產品的第三方整合供應鏈,可以來看看我們企幸福,我們是專做員工福利的企業,服務過上萬家企業,有全品類產品,產品不會高于電商價。
